ETF投资,如何提升“获得感”?
投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,更是持有体验、心理感受的长期过程。
华夏基金曾基于大量调研,提取了16个“获得感因子”:除了收益率,还包括行为增益、下行波动率、预期收益实现率,还有产品的分红率、费率等等。
调研还发现:指数基金和资产配置型投资者,获得感相对更好。
ETF作为指数投资工具,优势在于成本低、风险分散、操作简单。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获得感,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:
01
巧用策略,提升“收益潜力”
1、 定期投资 (定投) + 动态平衡
获得感来源: 降低择时难度、摊薄持仓成本、持续的“参与感”。
提升方法:
坚持纪律: 设定固定日期(如发薪日)自动扣款买入,感受“积少成多”的力量。
定期检视与再平衡: 每半年或一年检查持仓比例(如股债比例、不同市场/行业比例)。当偏离目标(如股票占比从60%涨到70%)时,卖出超配部分,买入低配部分。这让你感觉在主动“管理”组合,低买高卖(相对意义上),增强掌控感。
“智能定投”策略:
在基础定投上加入简单规则。例如:市场下跌超过一定幅度(如-5%)时额外加仓一笔;
或者根据估值指标(如PE分位数)在低估时多投,高估时少投或暂停(需谨慎判断估值有效性)。
2、 构建自己的核心-卫星策略组合
获得感来源: 兼顾“攻”与“防”,组合式应对多变的市场。
提升方法:
核心 (大部分资金):负责“防”,风格相对保守,底仓配置均衡型宽基ETF(如沪深300、中证A500、标普500、恒生等),追求市场“平均收益”,并且维持组合稳定性;
卫星 (小部分资金):负责“攻”,旨在增厚业绩“弹性”,风格相对激进,对选基、择时能力有一定要求。适合选择科技成长类宽基ETF(如科创200ETF、恒生科技指数ETF),或行业/主题ETF(如人工智能AIETF、券商ETF)。
卫星部分资产让你可以:
适度“主动”:在深入研究基础上,对卫星部分进行择时或轮动操作(需严格控制比例和风险),体验研究和决策带来潜在超额的乐趣。
展开全文
02
借助高分红、低费率,拥有“小确幸”
3、关注高分红、现金流策略:
获得感来源:在不确定的世界,如果纳入稳定现金流、注重股东回报、定期分红的因子,可以增加投资过程中的“小确幸”。
提升方法:
例如配置红利低波ETF基金(159547)或现金流500ETF(560120),季度评估可分红;看到账户定期收到现金分红,即使金额不大,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“获得感”。
4、选品时留意低费率产品,降低交易成本:
获得感来源:ETF费率虽少,但也会“积少成多”。
提升方法:省到即是赚到。同一指数挂钩多只ETF,收益不相上下,那就在费率上实现省开支。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多只宽基费率为全市场最低档,如科创50ETF(588000)、创业板ETF华夏(159957)、沪深300ETF华夏(510330)、A500ETF基金(512050)、中证500ETF华夏(512500)、中证1000ETF(159845)等。
假设你分别持有100万综合费率为0.2%每年的低费率产品A和综合费率为0.6%每年的高费率产品B。一年下来,费率差距有整整4000元,显著降低了投资者的持仓成本。
03
关注“长期成果”,降低短期博弈
5、降低短期博弈,拉长时间视角看成果:
获得感来源: 避免因短期波动影响情绪,更关注“长期成果”。
提升方法:
理解波动是常态: 投资是逆人性的,ETF跟踪指数,指数只要是低估区间,可以将短期市场波动视为正常回撤;
减少短期频繁交易:决策越多、失误越多;也增加不必要的交易成本(佣金、冲击成本、买卖价差),别忘了ETF投资的优势就是省时省力。
6、将未来视为参考值,而不是过去:
获得感来源:牛市拿得住,熊市敢止损。
提升方法:不沉迷于过去的“盈利”和“亏损”,而要“往前看”。
如果乐观预期没有发生变化,不用着急“止盈”,而应该继续持有、甚至加仓,放大“成果”;相反,如果悲观预期还没有好转迹象,应该“止损”,而不是盲目抄底、越亏越多。
04
将投资视为“学习成长”
获得感来源: 投资过程本身视为认知能力的提升,而不仅仅是金钱回报。
提升方法:
持续学习: 研究宏观叙事、市场周期、产业政策变迁,根本上提高ETF投资决策力,掌握其涨跌背后的底层逻辑,从而避免大的方向性错误;
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:了解ETF跟踪指数的指数编制规则、风险收益特征等,是否匹配自己的偏好和预期,“获得感”并不等同于“高收益”,选择适合自己的才“踏实”。
ETF投资就像打理一座花园,要有策略,也要有纪律;要遵守基本准则,也要有自己的风格,你会发现收获的不仅是果实,更是照料过程中那份笃定与从容。
评论